人民网
人民网>>茶业频道

研究宋代茶文化,你必须要知道它

2020年09月18日10:19 | 来源:中国网
小字号

提起宋代,人们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文人墨客于高山流水间品茗论道的雅致景象。宋代百姓生活较为稳定,文学、书法、绘画等各类艺术高度繁荣,于是人们开始追求“雅”这一精神境界,将“雅”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宋代“斗茶“盛行,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皆热衷于“斗茶”,北宋书法家蔡襄曾在其茶学专著《茶录》中写道:“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者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由此可见“斗茶”不仅十分风靡,并且已具有一套完备的评茶体系。宋代的文人雅士在“斗茶“之余又创造出了更为新颖的玩法,他们以茶沫为纸,在茶沫上巧妙的画出山水人物、禽兽鱼虫的图案,技艺高超者甚至可以在茶沫上作诗,称之为“水丹青”,文豪苏轼便曾写诗称赞谦师和尚:“泻汤旧得茶三昧,觅句近窥诗一斑”。

由于“斗茶”以茶沫鲜亮洁白、持久不散作为评判好茶的标准,故而一款能够让人充分观察茶沫,同时衬托茶汤色泽的茶器便显得尤为重要。建盏产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最早出现于北宋初年,起初多为无斑纹且通体乌黑的“乌金釉盏”,随着当时“斗茶”之风的盛行,建盏成为了当时专供皇室的器具。为满足皇室“斗茶”的需要又衍生出许多新的品种,其中兔毫盏尤其受到皇室喜爱,宋徽宗曾在《大观茶论》中提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兔毫盏是当时产量最大的建盏品种。

建盏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所用黑釉则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成品建盏外型多口大底小,且多为较浅的圈足,主要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又分大、中、小型。建盏造型古朴浑厚,纹理变幻多样并具有唯一性,胎体厚重且含有丰富的气孔。

建盏兴起于晚唐、盛于宋、衰于元,宋朝时期建瓯和建阳交界一带的大小建窑多达数百处,其中一条135.6米的水吉建窑为世界之最。虽然由于宋代的衰败,建盏曾一度没落甚至技艺失传,但在现代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建盏技艺已得到了保护和恢复,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盏在今天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并将再一次惊艳世界。

(责编:孙博洋、乔业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